讲座题目 |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十大模式及如何上创新创业管理通识课程 | ||||
讲 座 人 | 苏世彬 | 讲座人 职称、职务 | 副教授,创业研究院副院长 | 主持人 | 蔡彬清 |
讲座类型 | □自然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举办时间 | 2017年3月8日 14:00-15:30 |
R社会科学 | |||||
举办地点 | 管理学院五楼会议室 | ||||
讲 座 人 简 介 | 博士(后),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福州大学创业研究院副院长,福州大学创业学院院务委员,《创业管理》硕士点负责人,工商管理专业负责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福州大学民建经济研究院创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海峡创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海西创业专家团创业导师、海西创业大学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在全国率先提出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4项,完成学术论文60多篇,专著1部,独立获得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2010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 2013年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2013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4年4月被聘为福州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导师,2014年福州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14年福州大学厦航奖教金获得者,2014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论文获得2015年全国高校创业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2013年6月和2014年6月所提《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创就业把脉献策》和《闽台共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助力青年大学生创就业》获得省委常委、省教工委书记陈桦专门批示;《帮扶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就业创业水平》、《借鉴台湾经验 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先后刊登于福建日报(求是版)并获得求是理论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共产党员网等转载;2014年5月10日负责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讨会暨闽台共建创业教育模式签约仪式筹办和主办工作被2015年2月27日的人民政协报作为民建福建省委打造参政议政新品牌用智库掀起“头脑风暴”的内容之一给予报道,并获得了中国政协网、中国民主建国会网站等官方网站转载报道;2015年9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创业管理》;2015年6月接受创业教育访问学者1名。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科研训练60多项并获得各类奖项。 在福州大学、海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多个高校、各类发展中国家创业研修班、厦门一品威众创空间、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做过《商业计划书写作与规范》、《主要创业活动简介及创业基本知识》、《创业与大学生生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知多少》、《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估》、《中国政府创业体系的构建》、《以供给侧视角探讨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教师在创业教育中能做什么》、《创新创业七大问答》等各类讲座。并且开展过《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模式若干问题思考》、《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探索与深化研究——以福州大学为例》、《福州大学“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及深化》、《创业教育十大转变》、《福州大学“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等经验分享和创业教育学术交流。 | ||||
讲座 主要内容 | 我国自从1998年就正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发状态阶段、启蒙阶段、通识阶段、与专业有限融合阶段、与专业深度融合阶段五个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阶段。不同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以上五个阶段的某个阶段。为了让高校能够更加清晰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并且因此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来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推动不同高校开展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为高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引导性的方向,结合本人多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制定和研究最新成果,把我国已经完成的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了有效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几个发展趋势模式,它们分别为:一、自发状态模式;二、精英班或训练营模式;三,校选课模式;四,必修课模式;五,创新创业人才实验班(替代校选学分)模式;六,辅修专业模式;七,主修专业模式;八,某个学院范围的创新创业实验班模式;九,全校范围创新创业实验班模式;十,把创新创业知识有效融入不同专业培养方案模式。并简要说明不同模式的优点,缺点以及相应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针对一般创业管理通识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疑问提出自身的看法:1、创新创业管理教什么??2、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处于什么阶段,应该教什么;3、创新创业通识知识如何教?4、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名词、新景象?5、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有效结合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推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 | ||||
讲座 意义 | 通过本讲座开设,让听众熟悉和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的一些基本思路,并借鉴用来指导修订我校不同专业创新创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从而为我校落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相关文件精神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通过本讲座,让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初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启蒙阶段、通识阶段、有限融合阶段、深度融合阶段的区别与联系,并初步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传授+创业者现身说法+移动课堂”的全新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从而为我校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学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模式。 |